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种子协会官方网站!

种业简报 发布日期:2008-11-26 19:16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每年的这个时候,是东北产粮区农户们乘着冬闲开始卖粮的时节,而当地的各大粮库也开始忙碌着不断收粮。

  但是今年,在国家最低保护价再次提高后,农民因为预期后市价格会走高有所惜售;而贸易商却因为销区市场的粮食价格不断走低而不敢收购,造成东北产粮区的卖方与买方同时开始观望,市场一度陷入胶着的僵局。

  一项原本为保证农民增收利益的政策,为何在今年迟迟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效应?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前往黑龙江省、吉林省等地展开了实地调查采访。

  “粮食原料收购方面国家出台了最低收购保护价,但由于国家收储的总量与全国粮食总产量相比,数量太少,政策托市效果被稀释掉了,再加国际粮价也不断下跌,国内南方等销区的粮价开始走下坡路。”记者走访的几个当地大型加工流通企业的负责人表示,产区原粮价格与销区市场粮价格出现倒挂,企业怕亏损,所以只能停止收购进行观望。

  贸易商观望是怕亏损,种粮的农民观望同样是怕今年卖粮卖亏了。“今年播种的时候正赶上农资价格上涨最厉害的时候,尤其是化肥价格,比过去一下子上涨了40%左右。”黑龙江省农业大县桦南县闫家镇城子岭村的村民告诉记者,由于投入成本太高,如果低价卖了,今年粮食就白种了。

  “最低收购保护价政策只是解决了一个层面的问题,收的时候有指导价,卖得时候怎么办?价格低了怎么办?这方面没有政策支持。”有关专家向记者表示,建议国家快速出台灵活多样的政策组合措施调节市场,增加市场信心,提升参与市场流通的愿望,从而把消费预期维持在一个积极的层面上。
 

最新主推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