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种子协会官方网站!

种业简报 发布日期:2008-09-16 10:49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9月上旬以来,虽然关内产区春玉米已开始陆续上市,但由于数量偏少,对整体市场影响不大。同时受政策调控及工业、养殖业需求难以快速回升的共同拖累,国内玉米市场依然延续了整体平稳,局部互有涨跌的走势,且多数地区购销市场略显清淡。 

    陈粮供应能力明显下降,东北市场购销活动渐止 

    经过长时间的消耗,目前东北产区贸易玉米供应能力已明显降低,多数产区农民及贸易商手中存粮极为有限,而仍留有余粮的贸易商则因南北市场差价较小,发货意愿明显较弱,同时陈粮价位偏高,粮源稀少,收购风险加大,因此多数贸易商将目标转向新粮收购,而一些深加工企业及饲料企业虽然仍存在一定的库存缺口,但由于多数已经与当地粮库签订了采购合同,后期原料供应仍可谓充足,因此收购积极性也明显下降。整体来看,东北市场购销活动日显冷清,玉米价格整体依然保持平稳,局部地区略有下跌。截止9月11日,吉林辽源地区玉米出库价格每吨(下同)一直维持在1590元~1600元,且市场交易清淡,需求不旺;吉林省白山地区贸易商、养殖业玉米收购价格在1540元~1580元之间,比上周下降10元~20元。周内贸易商出库价格在1590元~1600元之间,比上周下降10元~20元;吉林松原赛力事达挂牌价1600元,日收购量仅百余吨,吉安生化挂牌价1600元/吨,与上周持平,目前本地贸易商多数已经停止收售活动,新粮长势较好;黑龙江齐齐哈尔地区粮库玉米出库价1580元,火车板价1600元,均与上周持平。近期本地粮源基本全部来自粮库,贸易商手中粮源已在本售罄;辽宁省铁岭地区目前当地贸易商农村收购价格在1620元~1640元,与周初持平。贸易商反映目前收购量很少,收购主体不多。 

    华北黄淮新粮陆续上市,市场购销局面持续不旺 

    截至目前,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区的早春玉米上市量较前期有所增加,且部分地区农民及粮商手中余粮较去年同期偏多,加上当地饲料养殖业依然处于恢复阶段,而残奥会的影响也使得停产的深加工企业短期内依然复产无望,因此在供仍略大于求市场背景下,当地多数企业采购意愿较弱,从而使得华北玉米市场购销局面持续不旺。预计随着后期供应能力的增加,当地玉米市场可能出现继续回落的过程,但跌幅不会太大。截止9月11日,山东临沂地区当地淀粉加工企业国标一等晾晒玉米入厂价格在1760元,较上周下降20元。目前收购量意愿不强,等待新玉米上市;山东淄博地区西王淀粉厂玉米收购价1680元,贸易商春玉米收购价1600元,水分14%,均与上周基本持平,饲料厂多数已停收,当地秋收玉米已开始收获,预计10天之后可陆续上市;河南郑州目前当地贸易商春玉米、陈玉米收购价均在1600元左右,饲料厂春玉米、陈玉米进厂价1640元~1660元,水分16%~17%,均与上周大致持平;河北邯郸地区目前当地贸易商收购价1520元~1540元,饲料厂收购价1580元,均较上周下跌20元~40元,目前当地农民、贸易商及粮库手中陈粮均不多。 

    港口玉米价格止涨趋稳,销区玉米价格稳中有降 

    据了解,上周出现小幅上涨行情的广东港口,随着当地多数饲料企业已经完成备货,加上近日港口到货量或出现较明显增加,因此自上周中后段起,港口玉米价格走势即呈现止涨趋稳态势,且购销双方均保持谨慎态度。截止9月11日,大连港口平仓价继续保持在1690-1700元,目前港口到货量并不大,库存下降明显;广东港口玉米价格平稳,但走货量与上周明显下降,当地用粮企业节前备货已基本就绪,采购放缓。目前港口一等玉米价格在1840-1860元/吨,二等玉米在1810-1830元/吨,质量不好的约在1750元/吨左右,与上周大体持平。近期港口天气尚可,但仍时常有小阵雨,对出货影响不大。同时,由于南方销区多数饲料企业目前仍以使用东北玉米为主,因此近期玉米价格波动较弱。截止9月11日,广西南宁当地东北玉米码头价1900元~1920元,站台价1840元~1850元,进饲料厂价1920元~1930元,均较上周下跌10元,近期当地码头到货量较多,饲料企业采购依然较为观望。四川成都地区目前当地东北玉米站台价1800元~1820元,河北玉米站台价1810元~1820元,本地新玉米进饲料厂价1720元,均与上周基本持平;江苏常州当地东北玉米到站价1815元,站台售价较为混乱,约在1760元~1860元,进饲料厂价1820元,均较上周下跌10元~20元。 

    玉米消费需求仍显疲弱,储存玉米拍卖持续遇冷 

    9月份以来,虽然国内多数饲料企业预计当月销售形势环比8月将有所好转,预计回升幅度在10%左右,不过由于恢复速度较慢且幅度也并不太大,加上奥运期间停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仍未完全恢复生产,拖累工业玉米消费增长,从而导致目前国内玉米终端消费市场需求持续不振。并在新粮供应压力继续显强的市场背景下,其价格上行难度日益增强,进而出现东北临时储存玉米拍卖持续遇冷的局面。一方面,近期以来,国内生猪价格出现持续回落,多数地区的品种猪销售价格已经跌至7元/斤以下,自养的可盈利50元/头-300元/头,而外购仔猪则处于保本或亏损50元/头-200元/头。同时,部分地区仍受疫病影响,从而导致多数产区养殖户补栏意愿较低。不过,虽然疫病的持续或将影响后市仔猪供应量的增幅,但由于目前淘汰的母猪总量仍较有限且即将开产或已开产的母猪数量较少,因此后期国内生猪供应总量仍将维持趋增的态势,但增幅可能较此前的市场预期有所减少,这也将拖累后市饲料玉米需求的增长。倘若生猪养殖利润继续出现下滑,那么届时饲料玉米需求的增幅将进一步缩水;另一方面,目前产区陈粮价位偏高,粮源稀少,收购风险加大,尽管一些深加工企业及饲料企业虽然仍存在一定的库存缺口,但由于多数已经与当地粮库签订了采购合同,后期的原料供应仍可谓充足,因此针对市场的收购积极性也明显下降;而残奥会的影响也使得关内部分停产的深加工企业短期内依然复产无望,因此短期内玉米工业需求增幅有限;除此之外,近期东北临时储备玉米拍卖连续数周遭冷遇。自7月底以来,国家连续在东北地区抛售临时储备玉米,且近期在宏观调控的力度上没有任何的松动迹象,已完全控制了奥运期间至今玉米现货市场价格的上涨空间。从9月9日举行的国家临时储存玉米成交结果来看,计划投放300597吨,实际成交92970吨,成交比率30.93%,成交均价在1561元/吨。据统计,截至目前,临近储备玉米已在东北举行了8周,累计成交量125.58万吨,且每周投放量也十分固定,因此已成为目前国内玉米市场上供应最为稳定的货源渠道。不过,奥运后国储粮拍卖的价格和成交率“双低”,却说明目前国内玉米消费需求的疲弱状况。 

    玉米生长面临重要关口,东北早霜威胁不容忽视 

    目前东北大部分地区玉米已进入灌浆成熟期,因此也将面临着本产季最后一个生长关键期的时间当口。8月下旬以来,根据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天气趋势预报,影响我国北方的空气较为频繁,且势力有所加强,华北、东北、黄淮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8月31日凌晨,包头地区出现近20年来最早初霜冻,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大青山以北的达茂旗、白云区出现初霜冻,这是自1989年以来包头地区出现的最早一场初霜冻。一般情况,包头地区的初霜冻出现时间是9月上旬末。初霜冻的出现,意味着包头地区已进入今年秋天的霜冻期。虽然进入9月初,影响北方的冷空气势力有所减弱,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也较接近常年同期,但冷空气影响北方仍较频繁,而黑龙江省在今年年初的气候趋势预测中就已提及,今年该省秋季气温较常年偏低0摄氏度至0.2摄氏度,并且明显低于近几年,初霜大部分地区略早,因此国内市场对东北地区面临早霜威胁的担忧依然存在。据黑龙江当地气象部门近期预测,今年当地出现早霜的时间可能在9月20日前后。因此,早霜问题仍将是影响9月份东北玉米生长的最大变数,也是最有可能引起国内玉米期、现货市场出现上扬行情的重要利多因素。 

    玉米期货市场涨跌互现,现货价格稳中略有波动 

    近日,玉米期货市场价格涨跌互现。截止9月10日,大连玉米开盘后震荡走高,主力合约0905收盘报1779元,小幅上涨7元,技术上均线指标仍没有扭转下跌趋势,但在触底1759后展开技术反弹,却仍在5日均线下方运行,显示多头还是较为谨慎。外盘方面,9月10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玉米市场收盘下跌,原因是外围市场走软,投机商抛空。CBOT玉米下跌4.00美分到7.75美分不等,其中9月合约下跌7.00美分,报收522.50美分/蒲式耳;12月合约下跌7.75美分,报收536.75美分/蒲式耳;3月合约下跌7.75美分,报收555.75美分/蒲式耳。玉米市场本身没有任何的消息,因而继续受到原油及美元汇率的影响。投机商继续在玉米和其它商品市场抛空。现货市场方面,受市场贸易粮源下降,工业、养殖业恢复进度缓慢,政策调控及新粮上市等一系列多空因素共同影响,近期国内玉米市场上购销活动趋于清淡,其价格波动也因此稳中有动。预计在新粮上市前,影响其价格变化的多空因素仍相互交织,重新展开一轮跌势的可能性不大。虽然随着关内部分产区新玉米上市时间的逐步临近,当地价格仍存在进一步回落的空间,但考虑到种植成本及政府对农民种植收益的保护,出现较大幅度下跌的可能性也较小。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目前北方多数产区玉米生产形势较好,且多数地区产量均有望较去年出现增长,但部分地区旱情的延续及东北地区即将面临的早霜威胁仍不容忽视。后期国内部分地区的华北地区部分因奥运而停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能否顺利恢复生产、生猪疫病、政策调控方向及天气变化,特别是东北地区即将面临的早霜威胁,均是能够引发后市玉米价格出现波动的重要因素,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最新主推品种